2013年泥鳅养殖:选苗要谨慎
市场上专门的泥鳅料较少,有养殖户选择用虾料投喂
2013年春节期间,泥鳅的价格高达37~38元/500g,3~6月,价格也一直稳定在18~23元/500g左右。对比其它的养殖产品,养殖成本大约为10元/500g左右的泥鳅,这样的市场价格,利润颇丰。再加上其养殖技术门槛要求不算高,价格相对稳定,消费市场有一定的潜力,泥鳅市场被普遍看好。
在经历2012年鱼价低迷、虾难养的困境后,泥鳅,就好像一道希望之光,一跃成为“2013年最具养殖效益的品种”、“2013年最令人振奋的品种”。
泥鳅被称为“水中之参”, 其营养价值被广大消费者普遍认可。据了解,泥鳅适宜养殖范围广,分布最广的为大鳞副泥鳅。江苏、浙江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等省份均有规模养殖,其中以江苏连云港最为集中。连云港一个地方的养殖规模就达3万亩,亩产一般都在2,000kg左右,每年可出鱼3,000万kg。
目前中国流通的泥鳅品种主要有2种:黄扁鳅(学名:大鳞副)和青圆鳅(又名黑鳅,青鳅,花鳅等等,地方叫法不一样)。目前,黄扁鳅主要以出口韩国为主,青圆鳅主要在国内消化。然而,看似光鲜的背后,泥鳅养殖的现状并没有外界说的如此风光:苗种问题尚未取得突破,成活率低,投资大;国内消费市场尚未打开,国外市场出口量有限。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陈昌福教授呼吁,“泥鳅主要出口韩国,然而韩国消费量并不多,大家一窝蜂来扩大养殖,必将导致泥鳅价格一落千丈!”
苗种技术尚未取得大突破
“我有位朋友今年拿广西某苗场的苗,放了10万尾,现在一条鱼都看不到。”广州市五龙岗水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聪对记者说道。养了一个多月的苗,却连鱼的影子都看不到,看似夸张,但在泥鳅苗种这个行业,却再平常不过。梁聪对朋友的损失感到惋惜的同时,也指出了这个行业的现状:苗种的成活率是一大难题、苗种市场的混乱让人头痛。
目前,市场上的苗种分为野生苗及人工繁殖苗种,然而野生苗种成活率与生长速度均不及人工繁殖苗种,而人工繁殖苗种育苗技术有待突破,市场需求紧缺。
“每年,东北地区都会有大量的野生泥鳅运往江苏连云港,因此全国大部分的野生苗也是从连云港发出。”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樊启学老师称。
樊启学研究泥鳅已多年,他表示,尽管泥鳅人工养殖的课题早已攻克,泥鳅养殖技术并不难,但是苗种的人工繁殖技术尚未取得较大的突破。他向记者透露,人工繁育的鱼花,生长到寸片(3cm长)是最困难的,存活率只有5%~10%,国内的顶尖水平也仅能达到30%,“目前,这个技术做得较成熟的地方在台湾和日本,而它们做得最成熟的时候,成活率是50%,这已经是国际水平。”对于现在市面上很多公司声称人工育苗的成活率能做到六七成,樊启学认为绝大部分都是炒作,他提醒养殖户要理智对待产量宣传,谨慎选择苗种。
广州市华轩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轩建议养殖户在选择苗种之前,先到苗场观察几次,了解苗场的基地设施,体验泥鳅真正的养殖效果后才购买。“多一份耐心和观察,少花一分冤枉钱。”
据了解,华轩水产今年从台湾引进了泥鳅种苗。台湾泥鳅苗因其存活率高,生长速度快,特别是每尾养殖规格能达到100~150g,而养殖周期却不到半年,受到大陆养殖户的青睐。“现在很多苗场打着台湾苗的称号宣传,但事实上引进台湾苗的公司并不多,养殖户一定要到苗场现场看,亲身感受到泥鳅的养殖效果了再做决定。”
樊启学在全国考察时也接触到不少从事泥鳅苗种培育的人,然而许多人吹嘘自己苗种质量好、成活率高,却连基地都没有。樊启学呼吁这个行业要规范起来,不要让养殖户蒙受更大的损失。
泥鳅可与虾混养
泥鳅的养殖模式有多种,可精养也可混养,其养殖技术门槛并不高。更多的业者青睐鱼虾混养的模式。
“目前,台湾地区比较成功的是泥鳅和虾混养的模式。”张轩在引进台湾鳅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,鱼虾混养,不仅虾的成活率相对高,而且长势也不错,泥鳅也长得不错。“台湾的数据是亩产达3,000~3,500kg。技术稍微差一点的是1,000kg/亩。”
中山汇侬渔业泥鳅苗场王良银根据自己几年的养殖经验,认为白对虾和泥鳅混养,经济效益较高。“虾料较贵,因此混养的鱼类应该经济价值较高。”他建议,泥鳅和对虾混养时,对虾按正常密度养殖,泥鳅放养密度为1万尾/亩,全程投喂虾料。单一养殖泥鳅亩产为1,000~1,500kg,养殖成本约为10元/500g,收购价格一般18~20元/500g,高时可达25~26元/500g,养殖泥鳅亩利润可超万元。
上一篇:黄颡鱼柱形病的防治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