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产和渔业论文_有效微生物菌群(EM)对蟹鲈混
文章摘要:为探究定期添加EM对蟹鲈混养养殖水质和菌群结构的影响,实验对混养水体进行了Ⅰ期(4月10号)、Ⅱ期(4月20号)、Ⅲ期(4月30号)和Ⅳ期(5月10号)的监测,并通过水质理化指标、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每个时期的水质和菌群结构。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实验期间水体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、放线菌门、厚壁菌门、蓝细菌门,其中对照组蓝细菌门的相对丰度在Ⅲ、Ⅳ期显著高于实验组;实验组Ⅰ期最优势菌属为Limnohabitans(20.34%),其余时期皆为微小杆菌属(56.33%、38.11%、17.88%);对照组Ⅰ期最优势菌属为红育菌属(10.37%),Ⅱ期为微小杆菌属(47.67%),Ⅲ期和Ⅳ期皆为分枝杆菌属,分别为36.01%和42.27%;Sobs和PD指数显示:实验样品在Ⅰ期、Ⅱ期差异不显著,但在Ⅲ期和Ⅳ期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。相比于对照组,添加EM的实验组在整个监测期总氮(TN)显著降低,氨氮(NH4+-N)在Ⅰ期差异不显著,在Ⅱ期、Ⅲ期和Ⅳ期显著降低。关联分析显示,总氮是对菌群群落影响程度最大的环境因子,其中添加EM实验组的优势菌属微小杆菌属与总磷(TP)呈正相关,与TN、NH4+-N、NO3--N、NO2--N呈负相关,为池塘氨氮、总氮降解的益菌属;本研究表明蟹鲈混养模式下定期添加EM可以改善养殖水体水质,有效抑制蓝细菌,且显著优化菌群结构,具有显著的水体原位修复功能。实现了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的双赢,为形成典型池塘混养模式的水质原位生态调控技术奠定基础,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。
文章关键词:
论文分类号:S917.1
上一篇:畜牧与动物医学论文_猪蹄壳出现了裂缝 走路瘸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