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水产学报

淅川县水产扶贫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

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,国土面积2820 hm2,辖17个乡镇(街道)、500个行政村(社区)、67万人,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、全国移民大县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、河南省深度贫困县。丹江口库区面积5万hm2,池塘、小型水库,渔业资源优势大。近年来,淅川县委、县政府扛稳水质保护和脱贫攻坚“两大政治重任”,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著名“两山理论”,以生态经济为主线,变生态压力为转型动力,因地制宜,发挥水资源优势,把培育小龙虾、大闸蟹等特色水产养殖业作为扶贫中长线产业,实现脱贫攻坚与经济发展双赢目标。

一、淅川县水产扶贫产业发展现状

(一)发展现状

淅川县以脱贫致富、提质增效、绿色发展、富裕农民为目标,以创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为载体,积极推广特色水产养殖,通过稻虾(蟹)综合种养新技术、新模式的示范和推广,促进渔业稳产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提高,进一步拓展养殖空间,激发种养积极性,开辟精准扶贫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。截止目前淅川县15个乡镇已发展小龙虾、大闸蟹稻渔种养,已带动1.2万户贫困户,实现了贫困户特色产业全覆盖、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的发展目标。

(二)主要做法

1、注重带贫模式,做好顶层设计

做好产业扶贫,发展模式是关键。2018年以来我们从顶层设计着手,科学选择带贫模式,引导贫困群众主动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,确保短期能脱贫、长期能致富、未来可持续。重点发展小龙虾、大闸蟹等短平快产业,实施特色水产业全覆盖,按照“四定两分一返”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。“四定”,即“定投入、定成本、定效益、定分红”,主要指固定设施投入,带贫主体和贫困户每亩小龙虾固定设施所投入的费用,生产支出的成本费用,确定每667 m2虾池1年的效益情况,依据带贫合同中带贫主体和贫困户双方确定的分红比例进行分红。“两分”即第一年利益分配按2:8分红,贫困户占80%,带贫主体占20%;第二年及以后每年利益分配按5:5分红,贫困户和带贫主体各占50%。“一返”即合同到期后双方协商可续签合同继续合作,若贫困户退出,带贫主体须返还贫困户投入的本金。全县已发展小龙虾等特色水产业1666.7 hm2,每户平均年增收元/hm2以上。

2、注重支持引导,强化要素支撑

发展扶贫产业,地方党委政府的扶持引导至关重要。淅川县政府加大政策、资金、技术支持,确保项目落地见效。一是政策支持。先后研究出台《关于推进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》、《淅川县支持生态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》、《淅川县小龙虾产业发展实施方案》、《淅川县扶贫产业以奖代补指导意见》、《淅川县小龙虾扶贫产业带贫指导意见》等一系列文件。制定了产业奖补优惠政策,对小龙虾、大闸蟹、泥鳅等特色产业稻池开挖奖补 元/hm2,全县已累计发放特色水产扶贫产业奖补资金2200万元。

二是技术支持。积极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,搞好技术指导。通过与长江科学院、长江水产研究所、河南农大等合作,为小龙虾、大闸蟹等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。由县领导牵头,逐项产业成立专项服务办公室,专人专班专责。建立“县、乡、村、户”四级技术明白人队伍,把技术明白人培养成致富带头人,县水产局印发2万余份技术资料发放给各乡镇养殖户和合作社,多次组织合作社负责人、村干部、养殖人员到湖北潜江、荆州等地学习;召开26期特色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,培训村支书、合作社负责人、技术员、贫困户等4000余人(次),为每个养殖村培养至少一名“土专家”和“技术明白人”,对合作社和贫困户做“一对一”的现场技术服务。力求“培养一人带动一户、培育一户带动一组、发展一组引领一村”。

3、产业化发展

为做好小龙虾、大闸蟹稻渔种养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,拉长产业链条,淅川县实施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(贫困户)”的发展模式,全县15个乡镇已成立286个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,采取合作社示范带动,实现“统一苗种选购、统一饲料供应、统一技术培训服务、统一品牌销售、统一养殖技术规范”的“五统一”,出现了厚坡、马蹬、上集、九重等集中连片的大型特色农业养殖基地。尤其是厚坡唐湾、前街村和马蹬镇寇楼村已发展成为吃、住、垂钓、游玩一条龙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,乡村旅游初具规模。

上一篇:广东水产美食地图——信宜凼仔鱼 极具山区特色
下一篇:没有了

Top